扣人心弦文章
2025-10-31 跟過去的自己和解|第三篇 王愷

認識防衛機制

引言:給陰影騰出空間,迎接其他可能。



防衛機制沒有絕對的好跟壞,防衛很重要的功能是保護自我成長,避免把自己壓垮,舉個例子,解離,突然對那一段片段忘記了。電視上常演,碰到生死以後,突然那一段不見了,碰到車禍,那段不見了,小時候某一段記憶不見了。我最明顯的解離是我對高中3年完全沒有記憶,我是中山女中,車子經過中山女中時,我都說這不是我的學校,弘文老師說這是你的學校,你有畢業紀念冊。我再看我的軌跡,考高中時,是我爸爸媽媽吵架吵得最兇的時期,我是可以考上一女中,因為爸爸媽媽吵架所以進到中山。最明顯是大學時,我的好朋友全部都是一女中的,甚至我同班同學考上到同間大學同一班,我都跟他們隔離,所以中山派,覺得我是叛徒、說我好高騖遠。很多年後回憶我跟中山的關係,知道我那時顯現的所有行為,都是潛意識做很多的事情。當我理解解離這件事,中山女中就開始鮮明了,然後就突然發現那一年做了好多事情。

投射會常出現,是因為內心很怕自己不夠好,或是感覺威脅的部分,把它丟在外面。目的是把自己跟不好的感覺隔離,讓自己感覺好,很想要,但不敢要的狀態,就是怕要了之後,會失去本來很看重的自己,就像那個小芳很怕化妝以後,就失去好學生的身份。很多人說:都不愛唸書只會玩。我回憶起高中我真的很會唸書,但是人家常問我說你最喜歡什麼,其實我最喜歡每天在跳舞的熱舞社的人。我大學沒有玩過社團,因為沒有時間玩社團,要賺錢、要讓功課維持第一名,我媽說你去參加社團就不是好孩子,就沒有辦法得到書卷獎,四年都沒有參加任何的社團。但是我發現,其實玩社團也不會好,可是媽媽說有得到書卷獎才是好孩子,我一定要在我媽媽面前,成為好的孩子,不然我可能會被遺棄。

這一次的我收到禮物寫道:所有的覺察要在生活上發現。例如,這個人是提醒還是責怪,由自己決定,這些潛意識在生活上是看不到的。這幾年我都不太安排房間,因為只要安排房間就是考驗的開始,自己選擇自己甘願,雖然還是會有一些衝突,但是至少甘願,會忍住。願意被提醒,去看看被提醒跟被責怪的感覺,沒有對跟錯,當你覺得被責怪就往深處去想一下:是不是我裡面有東西才會覺得被責怪。舉例,你很討厭別人控制你,但當別人反應跟你不一樣時,你就說對方在控制,「你不要控制我啦、我不要吃啦……」。有可能對方真的控制你,也可能是你投射出,其實你很想控制別人,也是一個控制狂。想自由自在的人,基本上是很怕別人控制他,可是他內心抵觸也在控制別人,「我一個人很好」,是因為很怕被控制。能量是相對應的,也許有更深的東西可能還要討論,沒有定論。

必須意識自己正在投射,不是很快的否定自己的需要,不是把責任推給別人,靜下來看待這件事情,能不能更中性的理解控制或接受適當的控制是必須的。越來越坦然這些接受時,就越來越跟它和平相處。不會別人說:「你永遠做自己,只做你自己想要做的事情」,你卻常說∶「從來沒做過自己,都是別人逼的」,別人說:「講也沒用」你說:「有啊,我都在配合」,潛意識在擺盪。

騰出空間,不討厭那個人,不是為了原諒那個人,而是讓你騰出空間,可以去喜歡別人。你少討厭幾個人,你的空間就越大,不一定要喜歡他。譬如,我討厭A,當我不再討厭A時,不一定要喜歡A喔,但是這個空間騰出來,我可能可以開始接受B。「老師,我就是很討厭他,你幹嘛逼我去喜歡他」,我只是要你不討厭他,沒有要你去喜歡他,騰出這個空間就可以去接受別的,杯子要倒空一點以後,你才有機會去收別的水。當騰出空間,不再整天責備孩子、擔心孩子時,可能有騰出的空間看到孩子另外的美好。

讓愛成為一種能力,不要又變成情緒勒索,「我愛你,但是我受不了」,去看到、意識到自己的狀態,才會調整人生。(整理自20250731金逆五)

新生命文化部   文章整理|王 愷 錄音剪輯|楊琍雯 影片後製|楊琍雯  錄音記錄|林慧真 逐字稿整理|林慧真  攝影|林俊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