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這個苦的感受,會讓苦變小。
一步一步的跨、一步一步的併,在這個過程中,去感受和其他同圓的同步或沒那麼同步。人事境中,常有共同的頻率或不同的頻率出現,不同頻,可能讓我們有一些情緒的反應,甚至會有一些痛苦或恐懼發生。有的人可能經常會發生,發現整個世界都跟我不同頻,怎麼看都不順眼,整個生命就很苦。
苦是一定的,每個人只是或多或少,這個苦是老天對我們的安排,要相信這些安排是有意義的。當我們相信他是有意義,就會讓生命帶來前進的動力,這些苦,不是來受苦還債,是要讓我們更有力量,讓我們內在更偉大。體會這是老天的安排,不是沒有意義、不是隨機的,這是我們能決定、能選擇的相信。逆境的出現讓我們有鍛鍊的機會,像練肌肉,要有重量,才有機會練出肌肉。我們內在的偉大,同樣要有逆境,逆境就是重量,能夠鍛鍊出內在的偉大,這就是修苦。
對苦有了這樣的認識,對生命中的苦,就不再只是排斥,或是拒絕承認。透過這個苦,讓我們能夠去鍛鍊,找到前進的力量。在鍛鍊過程中,透過煉功,連接到天地宇宙的共振,這個共振可以幫助我們過這個逆境。我們的內在,就越來越有力量,舒適圈就擴大了。
離開舒適圈,好像耕地,耕了一塊地,有一個圈圈,圈圈裡是我們開墾,漂亮、舒服的,種上我們想要的花草植物,舒適圈外面可能是雜草。要擴大舒適圈,就是要先走出去,走出去就會碰到痛苦。我們反應可能是再回來,這一小塊就好了,或接受天地宇宙的安排,接上生命的無限,離開舒適圈,去穿越痛苦開墾,看到天地宇宙的無限,就是修苦的內涵。
修苦,不是針對事件,是針對事件帶來苦的感受,練習把那個苦的感受跟事件分離。這個事件帶給我的苦是怎樣的感受,不是停在事件讓我痛苦,而是事件帶來的痛苦是什麼感覺與感受。這個單純的感受,我們可以反向去愛這個苦,不是愛讓我苦的事件,是愛那個感受。愛這個苦的感受,這個苦就會變小,當逃離苦越遠,苦就越大,試著反向去愛那個苦,愛那個苦的感受,看看苦是不是就會變小。
這是修苦的一個具體行動,苦修,是把自己放在那個事件中,這是兩者的分別。想著面對的痛苦或逆境,是內在生命的安排,要讓我們變得更有力量,讓我們的內在更偉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