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實人生文章
2025-09-01 發現信念 林弘文

事件的後果來自信念多於事件本身



帶著覺察,覺察讓我們進入清靜所在,看到能在人事境中保持覺察,看到在生活中是怎麼的活著。

每天會有很多事件發生,對事件,都有一些反應、一些情緒、一些行動,去覺察著這個過程。通常因為熟悉習慣生活的模式,對事情的因和果,有一些固定的模式,透過覺察,來發現這個因和果不是那麼固定,這個模式不是那麼絕對。

這個因造成這個果,發生一件事情,產生一個結果,這中間其實還有一個過程,就是信念。過往讓我們產生了一些思想或思考,這個思考就成為信念。我們會用某種信念來看發生的事,發生事件後,產生結果,結果是有了情緒或有行動。

因果之間,中間還有一個信念,這是造成果的真正的原因,有可能信念佔了較多的比例,而不是最初的那個因。覺察就是要看到中間這個信念,怎麼想、怎麼思考、怎麼解讀發生的事件。心智覺察時,特別要深入的部分,就是看到我們的信念。

信念的形成,是從小遇到人事境的堆積與累積,或是一些陰影產生了某些的信念。久而久之,不會察覺是這個信念,只是把事件跟結果直接連在一起,產生一個固定的因果模式。要解決這個果,需要找到真正的因,真正的因就是中間的那個信念。這個信念可能已經很固著,沒有發現,透過覺察來發現我們的信念。發現之後,可以決定繼續保有這個信念,或是有能力調整、改變信念,結果可能就不同了。

例如,小時候常常覺得爸媽不公平,東西都給其他兄弟姐妹,沒有給自己。事件是東西,分比較少或沒有給我,信念是我不值得被愛、我長得比較醜,結果是越來越自卑、越來越畏畏縮縮。中間的信念是我沒有被愛,如果能發現這個信念,然後去確認,後面的果可能就有所不同。或在工作升遷時,覺得應該要得到那個職位,後來卻是別人得到,這時的信念系統,就會影響到最後的結果。可以很理智想自己跟那位同事的優缺點,或是覺得自己從小就都不會被公平對待,這兩種不同的信念,結果是憤恨不平,或是很平和,就在於是用什麼信念來解讀。

覺察就是這麼細的看到每個事件跟結果之間的那一個剎那,念頭的發生、對事情的反應是非常快,需要訓練到很快的覺察、清楚信念。在情緒和行動發生之前,就知道信念是什麼,這樣就會進入一個清明的狀態,清楚明白我們運作的信念是什麼。

新生命文化部   整理|王 愷,逐字稿|張惠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