扣人心弦文章
2022-12-13 不要等道歉 林弘文

-修煉自己,不要求別人-

煉功是提升能量,心情快樂之後就不再抱怨。把生命的主權拿回自己的手上,轉向自己來改變。



修煉,可以改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。身體有毛病,心情狀態不好,煉功可以很直接的改善。另外是改善跟人之間的互動,情緒大部分是跟人互動所產生的,情緒如果沒有化解,會一直跟著你。情緒糾結成團,是抽象的感覺,本來只是個無形的能量狀態,後來會變成真的,腫瘤就是從無形變成有形。


人與人之間的互動,兩個合在一起,才是完整的修煉。領會生命的意義,具體就是每天按時煉功,煉十分鐘、一個小時、兩個小時、三個小時甚至一天,具體的花時間,就是要煉。人跟人的互動,是注意覺察跟對方的互動,目標是修煉自己,不要求別人。我們都習慣往外抱怨,「都是妳」、「都是妳的錯」、「都是你害我這樣子」、「都是你把我生成這樣」、「我嫁錯人了,都是因為嫁給你才會一輩子……」,都是向外在怪,而且還繼續責怪其他人。


修煉自己,不要求別人是往內。老師說,不能往外怪,就怪自己,怪自己會比怪別人還嚴重。怪別人,別人可能有感覺,可能沒有感覺;怪自己一定百發百中。不要怪別人,不要怪自己。我常常跟孫子說,你可以生氣,生氣去打枕頭,打枕頭你不會受傷,枕頭也不會受傷,打姊姊、打弟弟,他會受傷,你自己會難過。


怪別人,是怕他知道,又想讓他知道,讓他知道他對不起你。有人在高中畢業二十年後收到一封信,高中的同學說:「我鼓起勇氣告訴你,你欠我一個道歉,你跟我道歉,我可以從此釋懷忘掉這件事。」人家欠你一個道歉,你要等他來跟你道歉,真的會很辛苦,而且可能會遭到二度傷害。對方可能會說「有嗎?」、「你叫什麼名字?」,別人或許不知道我們被傷了,不記得了,就二度傷害。第三度傷害是記起來後說「啊!那個~你也在計較,那個又沒有什麼?」這樣更慘。


上面這例子是發生在高中,而我們可能一直記得,很小~不知道幾歲時,媽媽用棍子打我們,問媽媽記得嗎?媽媽不記得是哪一次,但那是你第一次被打,就牢牢記住了。事件真的對你會有傷害,向媽媽討公道,然後媽媽說「我供你吃穿保暖,幾十年來對你這麼好,你怎麼去記這麼清楚?」,自己又二度傷害。


要去討道歉,可能會有第二次、第三次傷害。放過自己,是要改變自己,不要把錯一直放在他身上。他可能真的錯,但是要等到他怎麼樣,你才會怎麼樣,就是把自己生命的主權,全部交在那個人手上。關卡住了,過不了這個坎,就等他,現實面是,有時候要求不了對方。「明明我都已經傷成這樣子,你還在跟我說如果……」又被傷第二次。不是對或錯,是如果等人家一句道歉,會很辛苦,有人還會說「死不瞑目,死了都不要你來拜我。」把道歉帶到下一輩子去。


另外一個,是把生命的力量拿回自己的手上,從現在就轉向自己來改變。改變不容易,所以要煉功,煉功可以提升我們的能量,身體改變,心會跟著改變。心情快樂之後,就比較容易原諒,不會在意這個事情。


會對道歉那麼在乎,可能是現在過得很不爽。如果今天中了樂透,以前傷害過我的人,來說對不起,可能會說~「來,兩千萬給你。」會在乎別人的道歉,一定是今天很淒慘,覺得那個人就是造成今天這樣的原因。


快不快樂是決定於今天,過去的不快樂也是快樂,我們的努力是讓今天變快樂。不快樂會回來的,哪天盪到谷底,就會算舊賬。煉功是讓當下的能量,能夠提升,過往的那些互動就比較容易過,當下的事,就比較不會往外抱怨,不會指責別人。


修煉是有進度的,不要一開始就下決心「從此我不再抱怨。」還沒離開教室,就開始抱怨,「剛剛為什麼下這個決心,後悔了。」我們可以挑一件事情開始練習,可以挑家人亂丟東西,我不要再念了。就是挑一項生活中比較困擾的事,一件就好。例如馬桶蓋不蓋,東西亂放,已經念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,現在開始就不再念了,不要再抱怨了。


不抱怨且沒有特別的念頭、沒有耍手段,不要想「因為不念搞不好他會改?」把這個念頭拿掉,是真的就不念了,因為念沒有用,我不要再做沒有用的事,就這樣子而已,你會不會改,我不會怎樣。以前耍手段,對小孩子特別明顯,對他好、故意不念他,看他能不能自動自發,小孩如果知道你是有目的,目的就不容易達成。


特別對我們的長輩,一些習性真的不會改,不要計較,計較是跟自己過不去。例如跟媽媽爸爸約好了,回到家卻找不到他們,等了2小時還沒回家。

「我不是跟你約好了,你去了哪裡?」

「我在家裡,覺得頭髮很亂,就去洗頭髮。」

「你不知道跟我約了嗎?」

「等一下又沒有關係啦!」。
我們生氣了,特意回家要見媽媽,卻為了頭髮的事離開。這不是第一次,是從小就這樣,如果要斷絕關係,早就斷了。跟人約好不準時,對方不對,但是不要怪他,已經二十年了,二十年都這樣,還在怪,就是自己不對了。她是媽媽,媽媽不對,又不能離開,所以一定要調整自己,他可能是錯的,但不會改,是我們自己要改。下次約會,有心理準備,發生這種事情就不用氣。以前可以氣,第一次、第二次,可以氣不準時,經過一次、一次、又一次後,他不改,我們就要改,山不轉,路要轉。

(整理自20221012中壢圓場新芽啟動班)

新生命文化部   錄音剪輯|楊琍雯 影片製作|楊琍雯 文章整理|王 愷 逐字稿|楊琍雯 錄音|許綺珍 攝影|楊琍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