扣人心弦文章
2023-04-18 簡單卻蘊含豐富 林弘文

--煉到有意識但又不會自責,這就是修煉的狀態。--

生命的大方向,物質佔的比例逐漸降低,精神的比例逐漸提高。


我們要把人生從彩色變成黑白。黑白,另一個意思是簡單,不是單調,是蘊涵著所有。我孫女說無限就是零,她弟弟說零就是無限,他們倆講的這麼哲學。白色是紅、橙、黃、綠、藍、靛、紫合在一起,變成白光,雖然呈現出來是簡單的,但蘊含了所有。把很多水彩混在一起,最後變成黑色,看起來是黑,但底子裡是各種顏色的綜合,不是想像的那麼單調,是用綜合、簡單的方式呈現,還是一種豐富。

之前我們可能一直向外,越多越好,特別在物質部分,覺得越多越好。向內是少,多就是少,少就是多,有它的意義。這個方向就是生命的歷程,從向外、從多、越多越好,到某一個時間點,會開始覺得少很好,特別是物質的、或是有形的、具體的部分,會從多到少。

一開始就少,並不是好,例如孩子小時候說「爸爸,我已經看開了,不用讀太多書,錢不用賺太多,怎樣都好。」轉成這樣的話,是會傷腦筋的。多跟少、外跟內,是一個均衡,比例會隨著年紀、隨著狀況調整。生命的大方向,最好是從物質佔比較高的比例逐漸降低,而把精神的比例逐漸提高。絕對的比例,自己去決定,3比7或7比3……,但大方向一定是物質部分漸漸降低。

我很佩服佩霞師姊,他家冰箱都是空空的,那是一種修煉的狀態。我們都是冰箱多大,就放多少,之前一個冰箱剛好夠用,後來要多放一些,再買一個;之前一個冰箱可以過,現在多了一個,還是放滿滿的。例如有一陣子,買紅蘿蔔打汁,那時只能買整箱,為了冰紅蘿蔔,多買一個冰箱。原本是放紅蘿蔔,如果沒有紅蘿蔔,照理冰箱應該空了,結果一樣是滿滿的。冷藏櫃放滿,東西都是疊起來,不可能掀下面的東西。我有個朋友家的冰箱是透明那款,冰箱門是三面透明的玻璃,因為媽媽總說「冰箱東西都放到壞掉,你們都不會去吃」,他兒子回說「我不知道裡面有什麼」,有些人冰箱裡有什麼,用寫的,但寫不到幾次就不願意寫了。

麗香師姊在2005年搬進現在住的地方,現在2023年, 18年。跟18年前一樣,不是房子很新,是空間都一樣,沙發在那兒,桌子在那兒,東西都沒有變,都沒有屯東西。我家是盡量維持空間,有許多的櫃子,櫃子外面東西很少,幾乎看不到,但如果要多放東西,就需要多的櫃子。車庫本來沒有櫃子,為了放東西釘了一個櫃子,結果還是不夠,又多釘一個。原本可以直接釘兩個,又覺得應該不會放這麼多,多釘的,多放的,結果依舊放滿,現在我家不同時期訂製的兩色櫃子,為維持東西不要跑出櫃子,只好增加一些櫃子。

要維持少,是蠻大的修煉。每個人多少都有屯物癖,有些人比較嚴重,嚴重到整個房間變成垃圾堆,能吃的ヽ不能吃的,堆積成山,需要好幾台車才可以搬走,臭氣熏天,弄得隔壁、整條街的人出來抗議。每個人多少都有這部分,只是沒有到嚴重,例如塑膠袋捨不得丟,一直屯、一直屯……。

從多轉到少,真的需要放下。「冰箱裡多放一些,想吃就有了」,都是不放心的心態,這跟人相處一樣,有時過度防衛,不夠放心,會過度剉咧等,因為有很多雜念,才會越來越多,覺得多才會有安全感。

少之後還有安全感,是更大的修煉。進到家裡,打開冰箱,會知道煉得好不好,認為「這是暫時的,馬上就要處理掉了」,結果十幾年,東西還在那裡,欺騙自己。

從外到內轉向,就是由多到少,修煉過程,不能直接少,直接少不是修煉。像小孩,是從無意識到有意識,然後再轉回,嬰兒不會自責,尿尿哭很大聲,三歲的小孩就開始會解釋很多,偷尿尿會自責。嬰兒不自責是無意識,後來學會自責,有意識的開始會自責。煉到有意識但又不會自責,這就是修煉狀態。從少,出生都沒有,然後開始追求多,然後再轉過來追求少,就是整個修煉歷程。

另外一個轉向,是一整體。剛出生時,不會有特別的分別心,可以被不同人抱,後來開始認生。沒有訓練,是什麼人都好,小孩本來比較一整體,但因為社會的關係,教他不要跟陌生人講話,要小心,就開始分別。

我們到某一個程度,要開始去掉分別心,進入一整體,每一個人都好。慢慢修煉,就是希望進入一個整體,讓我們從分別、從分離,進入一整體。

(20230214南區新芽基礎班)

新生命文化部   錄音剪輯|楊琍雯 影片製作|王 愷 文章整理|王 愷 逐字稿|楊琍雯 錄音|蘇素珠 攝影|王 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