扣人心弦文章
2018-10-09 阿嬤的兩分鐘 王愷

-沒關係其實是有關係 -

平時是做有用的事,還是有利的事,有利的事不一定有用,選擇就是生活的修煉。知道很多事,卻用不到,用不到是因為覺得沒關係、無所謂。沒關係,背後所破壞的,是整個內在的協調性,是需要覺察的。



一直沒有時間去看孫女,昨天晚上,在她睡覺前特地去看她。她在玩積木,媽媽說:「一分鐘音樂響起後,我們就要去睡覺了。」她繼續玩。一分鐘過去、音樂響起,孫女當作沒聽見,繼續玩。媽媽說:「剛剛已經說好啦,一分鐘音樂響起,就要上去了」。在旁邊的我,考慮並好想建議:可不可以多讓她玩二分鐘;一方面我需要,如果她去睡覺,我就要搭火車回台北,一方面,多兩分鐘有什麼關係。

兩分鐘不多,才兩分鐘,不是兩個小時,明明小朋友好想再玩,可不可以給她多兩分鐘。我提出這建議合不合理?合理呀,但最終我是把嘴巴閉緊。兩分鐘,我們認為沒事,當下卻毀掉孩子對媽媽的信任。西瓜偎大邊,阿嬤說兩分鐘,小朋友一定會說:我要再兩分鐘。這時,媳婦怎麼處理?回答,孩子你上去~得罪婆婆;再多給兩分鐘~已經跟孩子說好,不是規定,是已經說好再一分鐘。

那個在旁邊的阿嬤,以為做了一件正義的事,卻沒有想到,因小失大,破壞了原本家庭的約定。自己享受兩分鐘,那個媽媽將來可能還要花許多時間再建立孩子對她的信任。

我們的無所謂、沒關係,背後所破壞的,是整個內在的協調性。偶爾覺得沒關係,吃一下肉沒關係、需要改變飲食,沒有關係、腳痛不煉功,沒關係⋯。我同時想,一趟,只看小孩一個小時,多兩分鐘不行嗎。好猶豫的選擇,我選擇了閉緊嘴巴。

對衝口而出的建議,總會說:我只是建議而已呀。兩分鐘,算不算建議、過不過份、為不為難、有沒有傷大雅。認為的無傷大雅,如果有機會、有能力站得比較高的角度,會發現,這是破壞媽媽跟孩子間的約定,我們拍拍屁股走人,媽媽以後怎麼教小孩。小孩說:阿嬤說可以多兩分鐘,孩子不是聽你說什麼,是看你做什麼,這次可以兩分鐘了,下次五分鐘。媽媽說:上去睡覺,她說:阿嬤說可以多兩分鐘,精得很,只要對她有利的,是不會錯過的。

很多時候,到底是做有用的事,還是有利的事,有利不一定有用,這是生活的修煉。知道很多事,就是用不到,用不到是因為覺得沒關係,但若真的什麼事都沒關係,今天就不會發現癌症。回顧過往做的每件事,都是覺得應該做,不應該做我們不會做。昨晚,我認為應該把那件事情做完,所以不睡覺,這就是覺察力不夠,放不下。我去睡時,告訴自己,沒關係,今天就好了;結果不只一個今天,已經連續兩個今天。今天做一做,明天就好好睡,減肥永遠明天才開始,修煉永遠未來才開始。

通常對自己有影響的事,不會覺察,因為沒關係,沒啥大事,就是小事。少輔院的那些孩子,不會突然說一些話,絕不是偶爾,沒有什麼事是突然,都是長期已經認為那樣沒有關係,如果知道有關係,不會說的,就是都認為沒關係。告訴他,他說沒關係、這個沒關係、那個沒關係、這個下一次、那個晚一點,最後發現出問題。

沒關係,到底是真的有關係還是沒關係。
(整理自20180915台北基礎班)

新生命文化部   錄音剪輯|許真珠 影片製作|楊琍雯 文章整理|王 愷 逐字稿|許真珠 錄音記錄|曾宜君 攝影|徐靜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