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味+品質=品牌
有品味,背後代表的是有品質,剛剛好的做法、言語、情緒。
喝水是身體渴?還是嘴巴在渴?不喝水是因為嘴巴不覺得渴,卻不知道身體裡已經在渴了。同樣的很多人會喝過多的水,是因為嘴巴一直覺得渴。
剛剛有人問弘文老師,煉完功以後能不能喝水?很難回答可以或不可以。「可以」是因為水在嘴巴裡,「不可以」是只潤潤口,水必須吐出來,消除口乾的感覺,並不是真的需要喝水。煉功後身體裡的能量蘊含整個身體內部,正在調整身體裡面屬於你的溫度,這時候外面的溫度不適合進來,可能立即就澆熄內部溫度。
品味原本是針對吃,「品」後來不只是吃,人一樣可以有品味。會說生活很有品味,不會說生活很吃味,品味是好事,吃味是嫉妒。穿得很有品味和穿得讓人很吃味,意思不一樣。有品味,可能人家就會吃味,但是不要因為別人吃味就沒有品味。有品味,背後代表的是有品質,有品質的東西,才會有品味。
貴的東西和有品質是不一樣,LV皮包所以成為品牌,是因為它的文化、緣起、與人的溫度、給使用者的實用性,到最後產生的品質,經過歲月累積後就變成一個品牌。品牌不只可用,更是背後文化的底蘊和品質。山寨版模仿品牌的樣子,但沒法模仿它的深度,沒法模仿蘊含,只能模仿它的可用性。很多人要成為有功用的人,跟成為有用的人是不一樣的。可以用的背後如果沒有深度,沒有內涵,沒有文化底蘊,會像畫虎畫皮不畫骨。
品跟吃不一樣,吃就是一個口加一個乞,以前的人沒有東西可以吃,要跟老天爺乞求飯吃,沒法選擇,很多人是吃東西,不是品東西,品是懂得選擇。譬如吃自助餐,台灣的自助餐是世界豐盛的,每次去吃自助餐,常常會聽到「有那些東西沒有吃到」,全部吃完後說「啊,賺回來了!」接著說「啊,胃好痛啊!」,很多時候只看到什麼沒吃。如果在這麼多東西中,很清楚自己的選擇,才能進入品味,就是,品了那些東西,這些東西好好吃!品就是選擇,懂得選擇時,就進入品味了。
沒有品味,不是指穿著,而是指說話不經選擇,只發洩情緒。並不是凡事要忍耐,而是要看到情緒,然後「發而皆中節」。當看到自己生氣時,可以選擇躲在房間捶牆壁打枕頭,可是如果生氣時是打人殺人,就是沒有品。生氣後,承認自己的感覺,用適合的方法「發而皆中節」,這是有品,生氣但不遷怒,這叫做有品。
有品或沒品,不在於身價多高,而是有沒有能力選擇該說的話,選擇該做的事情,選擇該看到的事情,不是假裝沒看到缺點,是有能力去修正不好。好玩的是,自己認為不好的東西,大家卻都覺得很好,怎麼辦呢?有種情況是被自己過往的經驗一直拉住,或者是現在的狀態已經沒有辦法看到好的部分。例如心情很好的時候,小孩回到家裡說,這次考六十分,我們會說「下次加油啊!」若心情不好時則可能說「六十分剛好及格,能看嗎?」。對六十分的定義不一樣,背後是那時的能量,當我們可以看到自己能量時,才會進入有品的狀態。
你是什麼都要呢?還是看到你已經獲得的部分?看到你沒有的?還是看到你有的?看到沒有人讚美你?還是看到那些欣賞你的人?這就是品味。
這幾天看到幾位老人家,是最有品味的人,他們八十幾歲,願意被安排,願意感謝,願意主動做。像雙美(台南圓場八十歲的明美師姐和八十三歲的秀美師姐)高密度時都在切水果,非常有品味。可是有些人認為一定要帶領人才可以。品味代表有選擇的能力,剛剛好的做法,剛剛好的言語,剛剛好的情緒,剛剛好的話語。品味是會選擇,品味,品質,品牌,真正的品牌就是很堅定的知道要做什麼,自己一定有很多的不足,但不是去批判這個不足,而是協助它過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