扣人心弦文章
2021-04-19 未知的恐懼|第一篇 王愷

-每個當下決定了那個當下立即性與智慧高度-

把所有內在曾經碰觸到對工作的恐懼、擔心、憂慮,放在一個不是你的人身上。



請別人代買東西,我們覺得是順便,對幫你買東西的人是麻煩的,如果有一個人願意幫你代買東西,對你就是「愛」。舉個例子,有一年我去日本,為了幫兒子買東西,每到一個地方就直接進商店街,從頭找到尾,從尾找到頭。看到的他不合意,類似的他不滿意,一間換一間。他認為上一趟買得到的東西,這一趟就一定買得到,上一趟好用的東西,就堅持要用上一趟的東西。

會堅持用上一趟的東西,有部份是對未知的恐懼。對未知的恐懼,是人的天性,對事物、身體、未來都是這樣,只要未知都會恐懼。

我上次去日本,特地住在東京最好的地方,到電器行很方便,但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找東西、買東西。不敢出去玩,不想玩回來再買,又不可能第一時間就買得到所有東西,整個行程都很焦慮。買不到,根本沒有心思出去玩,眼中只看得到電器行,不會想到風景,目標很清楚。有目標真的很好,問題是這目標,並不是這一趟的目的。

網路購物,既方便又簡單,一個人可以買到比較便宜的東西,他用了他的時間去尋找。當聽到誰可以買到更便宜的東西時,他為了省那個十塊錢,可能花了十個小時,價值跟價格,不能只用一句話就概括。「蛤!你買五十元。我只買三十塊」,為了那三十塊,可能花二十個鐘頭喔,可能半夜都沒睡喔。如果打發時間也就算了,但為了省那點小錢,是必須重新思考開啟身心靈的氛圍與質量,思考把自己放在哪裡。譬如,當我很累的時候,可能花了四個小時省二十塊錢,當我不累的時候,一小時有兩千塊效益。時間的價值,沒定論,我花了四個小時解決心裡那時的煩躁,但少睡四個小時,第二天更後悔。在每一個當下,決定了那個當下的立即性與智慧的高度。我們都習慣隨順著當下的心情,譬如,很煩躁就購物,購物的確是可以讓自己不煩躁。但選東西、買東西這件事情本身就很煩,購物會讓煩躁更煩躁。以為購物抵了前面的煩躁,更多是陷入另一個更大的煩躁,但我們只看到自己原本的煩躁,後續衍生的煩躁就看不到了。

這幾天我非常的煩,原因是我女兒為了要留在台灣,把工作辭掉了。我的第一個反應「你有下一個工作了嗎?」「沒有」。我們都要穩穩當當的找到下一個工作才敢辭現在的工作,開始煩惱女兒「找不到工作怎麼辦?現在美國的狀況這麼糟糕,辭掉工作回去,要是沒工作怎麼辦?」。這是父母的擔心,卻沒有想到,當孩子決定辭掉這工作時,父母給他的是一串的詛咒,以為是一串的建議,卻沒有看到一串的擔憂與一串的不安。

我們把所有內在曾經碰觸到對工作的恐懼、擔心、憂慮放在一個不是你的身上。我們期盼這個人,沒有這些擔心、恐懼、憂慮,但還是把恐懼放在他的身上。練習說「媽媽很擔心你沒有工作」,不要說「你回去沒工作怎麼辦?」。父母不需要壓抑擔心,可以說出憂慮,要學習清明的講,把第一反應調整成適合反應,可以說「我非常的憂慮,我非常的擔心,我很害怕你沒有工作」等等的,這是自己的感覺。不要只看到表象的說「阿你會沒錢、沒有工作怎麼辦?你的薪水這麼高怎麼辦?」(整理自20210302高密度課程)

新生命文化部   錄音剪輯|李露蘋 影片後製|王 愷 文章整理|王 愷 逐字稿|李露蘋 錄音記錄|林俊璋  攝影|林雅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