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去盡力,但接受所有的結果-
我們很多的反應,不是他應不應該做,是我們覺得不應該做,別人同時不能做。
有一天我們發現女兒在夏威夷,我問「你為什麼會跑去夏威夷?」她說「剛好有假,洛杉機不安全,夏威夷比較安全。」,我的第一反應是到夏威夷要花錢。我們很多的反應,不是他應不應該做,是我們覺得不應該做,別人同時不能做。回頭想,自己為什麼不應該做?是做不到?不敢做?不想做? 我們一直停留在原來的位置,很討厭又不敢創新、不敢嘗試,對於未知有很深的恐懼。
女兒回台灣前後,陸陸續續都跟她爸爸談要換工作,女兒覺得自己已經很棒,在一個工作崗位超過五年,我說自己工作到退休都不會動,她回答美國人沒有這樣的不動。新興的國家可以不斷的發展,是需要開創。守成很好、開創很好,守成守住固有的本,如果那個本加上恐懼、害怕,本就已經動搖了。本立而道生,需要知足、踏實人生,明白本末。
我們心中,都想要廣,卻不夠深刻,於是需要用時,就用不到。第一反應來自於記憶的迴路,過往的迴路是許多年建立的,新的迴路,不可能用一天、兩天、三天建立。新迴路在痛時會很快建立,不是因新的痛,而是那個痛連結了過往的痛,連上線了。同圓說這一輩子第一次發現癌症,為什麼這麼痛,是因為過往的痛一直都沒有處理過。腦細胞對痛是有感覺的,對痛有感覺是要保護我們。我們不能夠對痛沒感覺,就像壞人來了,不能不覺得他是壞人,人家拿刀要殺你,還覺得他是好人,只是拿刀在玩玩而已。腦神經在保護我們,可是我們誤把保護自己的東西來傷害自己。
生命會有損失,多是因為「不好意思」付出代價。不好意思的背後有恐懼、有要求、或是面子。生命中,我們是花得起或花不起,花得起又不想花的理由是什麼。譬如捐款,一百元、兩百元、三百元,我們大概都捐的起,就如同一千元、兩千元,三千元我們都捐的起。很多人願意化療花八萬元,但很少人一次會捐八萬元,醫生說化療藥一劑八萬元,通常都會去打化療,用錢去換身體。
「老師,我做不到」,是自己選擇做不到,沒有迴路是自然形成的。多年已經形成堅不可破的迴路,要轉變一個新的,對未知就會很恐懼。如果做任何事情是為了將來有結果,那這件事情就不要做了,如果為了這件事情有好結果,最後如你的結果也不會有好結果。要去盡力,但要接受所有的結果。當我孩子很小時,我們就已經在癌友新生命協會,我們帶著她看到每一個人生命的起伏,告訴她,生命真正的意義是多助人。我們告訴她,生命中,要有很多時間跟有意義的事在一起,有意義不只是家人。人際關係裡,認為家人重要,是因為很自私的覺得那是我們的,是我的,從自己身上生出來。家人在我們的人際八維度中間只佔了兩個,這一輩子跟我們接觸最多的可能是工作環境裡的同事。
放孩子一條生路,就是兩個人做好朋友過日子,放老公一條生路,要給他他的生活,你有給,同樣放給自己一條生路。誰早走「不知道」,不能等到他走或自己走的時候,一個人就沒辦法過日子,要有一個足夠讓你依賴跟信賴的環境,做一個平均。生活就是要懂才能生活,懂得過生活就是要知道生活怎麼過,生活怎麼過就是安於平凡,去看到每一個平凡帶給你的意義是什麼。(整理自20210302高密度營隊課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