扣人心弦文章
2021-07-06 慢.深.活日誌~20210706 王愷

很長的一篇日誌,一個錦囊,請細細品味

我對「有一天我們都會老」中幾句歌詞印象特別深刻,「…..有心安、有不安,還好你一直在,…有一天我們都會老,談著回憶同哭同笑…」。送給子女向前最好的禮物,是父母有同行同愿好友,修煉成為彼此人生那個對的人,協會一直在創造歌詞中的那個你,是你是我。相同的語言,是人際關鍵,相同語言代表彼此有共同的學習、共同的交集、內心共同的交流。當我們老時,有這一群朋友,讓孩子放心,而我們將會是孩子心中的燈,讓孩子清明,不是石頭,讓孩子梗在心中。

今天流動組團聚會課程,一位同圓分享,他很想在家流動愛,但當下班回到家,面對如命案現場,一攤血、打碎的杯子、尋死的母親,一切都凝固了,再來就是在生氣、自責、安慰中循環。 師兄嘆氣,母親發現癌症,固定陪伴母親到醫院,遇到疫情,母親全然依賴需要工作的年輕兒子,雖然腦袋知道要細微去感受愛的渴求與愛的本質,但發生的當下真是大考驗。協會成立就是因為一對夫妻,先生癌末,原本「應該」珍惜、把握的時光,在沒有方法與能量下,愛成為礙,太太忍卻沒法容,彼此都喘不過氣,太太幾乎到憂鬱狀態。

「情感勒索」是很夯的名詞,似乎帶著負面,但可以用情感勒索的人,或可以被情感勒索的人,彼此最深底處都是很愛或很需要對方,卻沒有適合的方法,無奈的面對彼此關係。

在家時間拉長,彼此的相處從新鮮到一成不變,流動從珍惜到干擾。清理關係「塵埃」,是需要長期學習、練習、實習並反覆浸沉與重建迴路。疫情前,圓場慢深活營隊,剛剛好練習「反哭訴法」,對於習慣用「哭訴」的家人朋友,接住對方情緒卻不受影響,或許可以讓你面對這樣的情境有短暫改變的效果。

我曾建議一位學生對他母親無止盡的抱怨哭訴,試著用下面方式,這方式最重要是「不能提出具體建議」。

媽媽哭訴:你爸爸居然把他在公司的股份都賣光,你知道嗎?

女兒:我當然知道,爸爸真不該到你發現時才告訴你,這樣對你的確不公平。【認同母親,我理解你的感受】

媽媽哭訴:現在該怎麼辦,我們沒錢了,怎麼讓你弟弟上大學呢。媽媽表明自己的無助。

女兒:這是個問題,我們沒錢了。【認同的問題的存在,並沒有提供具體的建議】

媽媽接著抱怨;都是你爸爸幹得好事,他的腦子進水了。

女兒:他理財不行,你在這方面一直比他強。【沒有和母親一起抱怨,而是從中發覺母親理財的優點與讚美】

發牢騷、抱怨或哭訴,一般是因為煩躁不安、缺乏安全感,這時給建議就隱含著對對方原來處理方式的批評。他們會用繼續哭訴的方式並補充新的想法和感受告訴你,你的建議是無效的。如果能認同感受並讚賞優點,他們會感覺到被支持,從而釋然並安靜。

這是弘文老師常說的「概念與感受」連結的管道與工具,可以先回到平靜。就如治療是為了找真正生病的原因,平靜是為了發現愛與渴求,這時常被建議的「我愛你」,才可能說得出並且有用。

圓場就是在生活修煉並回去應用,讓身心回歸到純然。

#純然愛你最心愛的人,讓你最心愛的人可以純然愛你

#從腦袋的知道到心裡的做到,需要被看到與提醒

#讓我們成為彼此人生那個對的人

#回圓場~流動愛

#合心祝福台灣

新生命文化部   有聲朗讀 朗讀者| 陳美旭 剪 輯| 李佩霞 攝 影| 陳慈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