扣人心弦文章
2021-07-14 慢.深.活日誌~20210714 王愷

每年 7月與9月是協會熱鬧與融合月份,一個是全台各圓場一起的護持培訓「逆轉營隊」,一個是全台各圓場一起的慶祝活動「敬飯組周年慶」。一個修心煉身、一個生活活動,讓身心完整做結合,讓全台圓場互動且同步。兩個課程與活動,一起走過12年,疫情讓課程與週年慶有未知的變化,同時有了創造的可能,是一件非常有趣的生命歷程。

不習慣考驗著自己的習慣思維。協會同圓年紀多落在50歲以上,前一陣子較多聽到對父母打疫苗的焦慮擔心,這一陣多聽到可以打到疫苗的歡喜祝福。一樣疫苗兩樣情,謝謝首發打疫苗的人,為我們把未知成已知,把恐懼變勇氣。

解讀是傾聽重要的決策者,將一樣的話帶到不同的方向,呈現不同結果。解讀最難分辨的是「認識自己」與「逃避自己」,若有位信任的旁觀者,是認識自己最輕易且沒有成本的方式。不是我們不能認識自己,是我們沒有能力認識自己,堅持或覺得可以認識自己或與自己對話的人,或許是修煉已清明,或許真的不想面對自己。

人需要有鏡子,需要被看到,一般心理探索會用問卷作基本探索,問卷最準確的結果,一般是旁邊或親密的人幫你填寫的結果,但只是少有人有勇氣去做這件事。判斷或決定沒有對錯,最終結果都會回到自己的身上。道德經第一句人人琅琅上口的「道可道非常道」,常聽到說法是:說出來的道,就不是永恆不變的道,如果這是前提,道德經這六個字後的每句話就可能矛盾或沒意義。我看過另一解讀是:道可以說,但不是通常所說的道。我不確定哪個是原意,但我相信,解讀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多寬廣的路,不是讓自己的路變狹礙或阻礙。

學會「聽話」與「解讀」,這樣對未來,我們會有掌控感,掌控感是想做的事都有能力去做到,即使做不到也知道原因,或知道怎麼修正。這時對未知,就不會是恐懼無明而是有趣探索。逃避、拖延等等背後,許多自以為是與自卑的交錯心理因素,才可能呈現與改變,讓自己變為自己想要的樣子。

傾聽,不只聽,還需學習說,說出對方的感受、說出自己的感受,這時的傾聽會讓談話變的有趣。當不知道說話的人有什麼期待時,這樣的談話會很累人且無法有深的關係。我曾經聽一位朋友一次又一次的,說她二十年前痛苦的經歷―丈夫拋棄了她和兩個年幼的孩子,直到被問:「聽起來,你現在還是忿忿不平,你很需要關心和體貼」,於是他停止抱怨,開始認真面對自己的需要。有個非正式的調查,問題是:「如果你說的話別人不想聽,你希望對方假裝在聽還是打斷你?」大部分的回答是比起假裝在聽,更希望被打斷,因為不希望對話被人當作負擔。

一樣的發生,不同的思維,所有的發生是讓我們的思維更寬闊。連著幾天,圓場敬飯組組長,將帶領我們回顧歷年敬飯組周年慶的你、我和他,看看熱情的我們和他們,不論你是否參與其中,現在就可以進入那時與現在交融的時空,創造另一種融合。給我們敬飯組推薦人回饋喔~這是學習傾聽的第一步。

#傾聽親人或不容易,請到圓場學習傾聽

#傾聽不只聽、看,更多是回饋

#回圓場~動起來

#合心祝福台灣

新生命文化部   有聲朗讀 朗讀者| 陳美旭 剪 輯| 李佩霞 攝 影| 李佩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