扣人心弦文章
2021-07-21 慢.深.活日誌~20210721 王愷

芯宸做了一個有點危險的動作,媽媽斥責著她,芯宸對著媽媽說:「媽媽,說愛的語言」,媽媽回答:「芯宸,做愛的動作」。有天,我對芯宸說:「阿嬤不是甚麼都可以,一樣會生氣」。我常想,我們對「無條件的愛」賦予了什麼定義,是為了愛還是為對抗,「無條件的愛」是對自己說還是對別人說。

我們對有條件的愛總是感覺被限制,這限制的感覺,是因為努力沒被看見、還是沒辦法面對自己的無力。我曾在女子監獄與少年輔導院當輔導老師,當把無條件的愛當成溺愛時,這無條件最終須面對社會有條件的規範。在不同場合總會聽到:我是最棒的,我就是要做我要做的。這些話沒有對錯,我是最棒的~是一個期盼,背後有沒有甚麼造成自己困擾的不棒;我就是要做我要做的,背後有沒有甚麼限制了自己,為什麼被限制,非常有趣的探討。

過往輔導與陪伴青少年的經驗,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,令人喘不過氣「愛的條件」,孩子長大成人後,不自覺時刻擔憂著,犯了錯,原本愛你的人會因此拋下你;焦慮著,愛你的人會不再愛你。

最近逆12群組的「我對你說」活動,把愛說出。我們確定愛與關懷有足夠的驅力,可以促使一個人的成長。不適合的「有條件的愛」是把愛籌碼化,「你愛的是我的付出,而不是我」,期待付出可創造產值,若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就不愛或放棄。

部分人以為「無條件的愛」是沒有要求、沒有限制,否則就是有條件。在家族系統中,爸爸媽媽的責任不應該由孩子來承擔,許多很小就承接父母責任的孩子,都無法好好在屬於他的角色跟小系統中成長。無條件沒有問題,有問題的是,需要無條件那個背後突破不了的限制。

喜歡或愛一個人,都是從喜歡對方的某項特質、性格或受到協助而漸漸靠近,這是有條件的開始。有條件是愛的開始,慢慢互相了解,看到對方有自己認為的缺點,會同時看到自己的問題,願意協調、調整,然後一起走下去,這是從有條件進入無條件的路徑。

「無條件的愛」不等於「我不能對他生氣」、「我不能要求他」。無條件的愛,可以同甘共苦,面對人生大大小小的挑戰,就算感到失望、感到憤怒,還是能好好說:「我對你的行為感到憤怒,但我還是愛你的。」,然後坐下來好好的溝通與表達,理解彼此的立場,以及說清楚自己的底線,而不是威脅收回或放棄愛。

不確定「愛」是倏忽即逝還是永恆長久,但愛的美是超越言語。弘文老師說:「獻愛」,貢獻者與接受者是平等,最高的是獻(現出)的那份愛,把你的愛獻出、現出,獻出、現出你的愛,透過我們「獻」、「現」的方式,體現我們的愛,與周圍的人、事、境正面連接。

在這,做可以做,跟著做~都美,愛最美,邀請你的愛入住心房。

【愛現】~我們一起慷慨地來「現」,勇敢「現」,讓我們的生命充滿信心、充滿勇氣。只要充滿了愛,整個「現」都是愈來愈棒—不再萎萎縮縮、擔心人家指指點點—愈「現」就愈愛,愈愛愈能夠「現」

#好說~說好話,把話說好,好好的說

#愛入住心房

#重新建立無懼的迴路

#回圓場~動起來

#合心祝福台灣

新生命文化部   有聲朗讀 朗讀者| 顏良儒 剪 輯| 李佩霞 攝 影| 王淑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