扣人心弦文章
2021-08-30 情緒與認知|第一篇 王愷

-接住對方的情緒,同時表達自己的感受-

自己的預期與對方行為不同,會產生認知落差與情緒起伏。


反哭訴法是接住對方的情緒,又可以表達自己感受的陪伴方式。不是只接住對方的情緒,自己卻很委屈,是既能接住對方的情緒,又能接住自己的情緒。

會責罵另一個人,大多是對方的行為與自己的預期不一樣,當他的行為與預期不同,例如預期他要好好念書,結果對方並沒有好好念書。若預期對方不用念書,對方同樣沒有念書;預期對方不會來,對方同樣沒有來,都不會讓人生氣,但如果預期對方會參加,結果他不參加,就會因此難過或生氣。我們會生氣是因為自己的預期跟對方表現出來的行為不一樣。怎麼辦呢?要改變自己的預期?或改變對方的行為?改變自己的預期,同時不見得適合,因為對方不一定是對的。面對不相關的人,當然要改變預期,但如果是面對自己的兒子,例如預期他生活正常,但他每天生活不正常,這時若改變自己的預期,變成縱容,就不一定是對的。

再舉一個例子。如果一個好朋友突然消失,怎麼面對,我們一起來思考。假設對方對我們的建議完全不願意嘗試,彼此不會是好朋友,多半是自己認為是對方的好朋友,這時要改變的,就是不再預期對方是自己的好朋友,我們不需要為這件事情負責。在協會多年,我總在調整,有幾年我很「自以為是」,我自以為他是我的什麼人─自以為他是我的學生,自以為他很愛我,自以為我有機會改變對方……所以當他不接受我的建議時,當我的預期與對方的回應有落差時,我會心煩,有時還會產生另外一個情緒─放棄,很煩跟放棄其實是同一個能量,平靜才是中庸之道。

「好啦好啦,我尊重你的選擇。」表面上尊重對方,事實上沒有。這時回頭確認與釐清自己,決定跟他的關係是什麼。心情會起伏,常常是認為對方應該怎麼樣,但他不認為這樣,你把他列在彼此關係的第一位,他認為你是彼此關係的第六位……這就產生了落差。例如有四個人在照相,另一個人過來說:「我跟大家一起照相。」收到回答是:「等等,我們四個人先照。」這時,會覺得難過、孤單。會感覺孤單是因為原本以為「我跟對方很好」,但事實「不是」,因此無法接受事實。沒有發生,沒有真相,碰到事情,才能夠見真章。

「啊!我不是他們的好朋友嗎?」是的,你不是他們的好朋友,如果是,照相時就會找你了,認清事實,你不是他們的好朋友。很殘酷?不殘酷,是自己認知錯誤!是自己讓自己的情緒不好,不是別人讓自己情緒不好。他不是自己想像中的好朋友,如果是,很多事應該可以討論。好朋友不需要全盤接受建議,但同樣不會全然否定。會心煩是因希望對方做的事、預期對方做的事,跟對方真的去做的事不一樣,所以,需要調整的是自己的認知標準。其實,從對方的行為,應該知道對方有沒有把自己當成好朋友,無須陷入表象,不是好朋友就不是好朋友。

好朋友就是願意向對方說出內在的恐懼、憂慮、擔心,對他的建議,不是全然接受,但願意列入考慮。有這樣的好朋友,當自己心情很煩、很悶、受不了,有需要求助時,要抓住這個人,第一時間向他求助,他可以安定自己的心,可以讓自己打開不同的視野,同時願意嘗試或相信他的建議。如果求助只是要別人背書,例如~罵老公時,對方接住你的情緒,同時陪你罵老公,這會快樂一下,然後情況繼續惡化,拉不上來,反而落井下石。不要說:「終於知道對方不是好朋友。」也許我們可以換個說法:「我終於搞清楚,是我誤會對方是我的好朋友。」這兩句話不一樣,對自己的意義是知道自己認知錯誤,彼此方向不同。

擁有不離不棄的好朋友非常重要,在他面前可以不用粉墨登場,願意接受建議,知道他是為自己好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第一、第二、第三選擇,相信這個人在任何時候,都會拉住自己的手,即使他有另外的選擇,還是會緊緊拉住自己的手。當我們很煩、陷入迷惘、誤入迷宮時,是沒辦法自己解決問題的,如果能自己解決,老早就解決了,不要讓無法面對問題、無法解決問題,漸漸的以為沒問題,這是精緻的逃避,這時連好朋友都無法反駁你的沒問題。(整理自20210511-13台南台中慢深活課程)

新生命文化部   錄音剪輯|李露蘋  影片後製|李露蘋 文章整理|王 愷 逐字稿|李露蘋 錄音記錄|林俊璋  攝影|元 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