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壓力和動力是成長的過程-
不恐懼需要學習與跳脫
心理學跟腦神經證實,沒有壓力的人,是活不長的。沒有痛感的人,會把自己的手割掉⋯⋯有這樣的現象,把什麼都割掉。沒有壓力基本上是沒有神經,沒有神經的人基本上是沒辦法活的。所以不要把壓力污名化,就是聲控的東西,也要說了才會亮;突然亮的,同樣要走過,感應了才會亮。
敬飯的人是導體,面對壓力,如何變成一個導體,朝光的這邊走或朝暗的這邊走,你就是那個導體。球可以往下壓,也可以壓下後彈很高,壓力跟動力是成長的過程,怎麼去面對壓力與處理壓力,這是我們要學習的,不要逃避,逃避是活不了的。
Omicron一起來,同圓又不來圓場,不管怎麼看待它,我接受大家的觀點。有沒有一個能力:接受我們做每一件事情的初心,你看這協會的初心,雖然有一些方式不適應,都可以來討論。
沒有一件事情是為別人,每一件事情都是為自己。為自己之後,如果能夠讓別人舒服,那就是雙贏。如果為了自己卻讓別人不舒服,自己一定也會不舒服的。面對每個發生,每個人判斷都是對的,最終當然有不同的結果,就像努力煉功,指數還是會起起伏伏。有些人來了後,生命有終有盡,生和死不是對立的。
上次台南圓場基礎班,台南圓場同圓都穿長袖,只有我一個人穿短袖。全部穿長袖是因為之前天氣都是暖和的,突然間這麼冷,所以不適應。對我而言,我從冷的地方來到一個溫暖的地方,所以兩個觀點不一樣,你們覺得很冷,我覺得很溫暖,這是比較出來的。我們的比較不在同一個水平面,你們是跟你們之前比,我是跟台北比,兩個誰對誰錯?在同一個空間裡,你對,我同時對。如果堅持我一定要穿上外套,有一種冷叫「阿嬤覺得冷」,有一種冷叫「爸爸媽媽覺得冷」,於是當你覺得很冷時,叫孩子馬上要穿外套,要是不穿,馬上會感冒,這就是錯誤的協助方法。
生跟死是比較出來的,只是我們習慣有「生」,不了解「死」。例如,我對爸爸,永遠相信爸爸去一個好的地方。很多人說我女兒回來一年了,為什麼還要到美國?我尊重女兒的決定,相信她去的地方一定是安全,是被祝福的。如果她去的地方是安全、是快樂的,還在擔心什麼?你的擔心是詛咒還是祝福?你在害怕什麼?祝福就是服福生豐,信福──相信臣服,自然就會幸福;相信福氣,就會真正的生豐。
什麼是好?什麼是不好?比較多的是我們的看待,為什麼會這麼看待?是因為認為這樣不好,或者這樣叫做好。會認為這麼好,源於過往的經驗,每個情緒起伏都有它的緣起,會生病有它的緣起,因為你就是你細胞的環境。
曾經有一個在全世界的脫貧計畫,一群心理學家受聯合國委託,讓貧窮的人脫貧,選擇世界上最貧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南非和印度這兩個地區。發現貧窮有三個原因,其中一個是健康。活不長的原因,其中有一個就是不打疫苗,不是政府不給疫苗,是因為幅員太廣了,只設一個疫苗施打站,貧窮的人不願意花一天去打一個疫苗。為什麼不願意?你知道一天工資多少?千萬不要對著人家說:「健康都不要,要錢幹嘛?」雖然這是事實,但絕對不是陪伴的說法,因為每個人選擇時,一定選擇當下最害怕的。如果有眼光就不會窮了,如果有眼光就不會病。沒有高度,不是怪他為什麼要在下面,是要帶著他往上走,就像對自己的孩子,但是陷在其中的人永遠不會覺得陷在其中。他們做了一件實驗,就找了一些鄉鎮都設點,後來發現大家願意去打疫苗,因為可以雙贏,既可以健康,又可以賺錢。
第二個脫貧計畫與瘧疾有關,所以發蚊帳。第二年決定通通不送,用兩塊錢美元賣,大家都回來買。當發現自己有很多恐懼時,是因為沒有真正的去看到不恐懼是什麼,不恐懼必須要學習與跳脫,他們從來沒用過蚊帳,等到用過蚊帳後,是願意改變的。所以要上課、要參班、要探索自己、要斷輪迴。
第三個是教育。在貧窮地區,普遍大家學歷都很低,所以想盡辦法讓他們進學校,免費入學、給予支援、找到好老師⋯⋯通通沒用,發現讓所有孩子進學校最簡單的方法,是改變父母的觀念。
(整理自20220303南區聯合敬飯月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