扣人心弦文章
2024-08-03 我收到禮物20240803 王愷

已經長大的我們,透過自我覺察以及身旁人給予的回饋,以更如實的方式看待自己,重建自信心與安全感。


8月1日開車到板橋圓場參2408新芽啟動班,到達板橋圓場停好車,下車時太陽很大,我沒有等待弘文老師,拿起東西直接衝到對面。弘文老師說方向反了,事後覺察有這樣的反應,1、過往到板橋圓場停車位置總是在圓場對面,只要下車就需要過馬路到對面,2、太陽曝曬,心裡燥,腦袋失去思想功能,只能被習慣與經驗直覺控制著,直接到對面。朋友總發現我常常迷路,而事實是,每次我碰到不熟悉的路,都依照自己的習慣選擇往右邊轉,必然會有選擇的錯誤,愈迷路、愈燥、越走越亂。碰到這種狀況,就用自己沒有方向概念掩蓋不好意思,就是不會承認錯誤。沒有方向感或是事實,但總用這理由歸因或究責,不願多做確認、沒有覺察、放任,習性就會一直在身上,不會改變。

一位同圓回應金逆四功課,寫著「記憶中的功課,總是讓我有著沉重的壓力與反抗。記起自己剛進協會時,看到功課的反感、反抗,很難明白,為什麼還要寫功課,為什麼愷老師還要一直一直不斷地提醒著。現在明白我心中這麼多的為什麼?是老師對我們深深、深深的愛」。

我的解讀,這位同圓明白這麼多為什麼,無關老師對大家深深地愛,是自己願意開始愛自己、願意與過去自己連結。渴望愛的人,小時候必然被愛過,只是遺忘掉,現在的被愛會支持著自己有更大的安全感去了解自己,了解自己怎麼養成自己,不是和解或解決任何事,是可以有機會對自己、對他人公平一些,同時讓現在的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。

常看到同圓討論事情,沒有共識時臉上的表情,不耐煩、憤怒、面無表情。當這些表情出現時,不論有沒有說出,背後多是堅持自己的想法或是堅持自己的立場。會用不耐、憤怒、面無表情堅持自己立場的人,多半是因為沒有更多資訊或更多經驗支持著自己。表面上討論,心中其實很害怕、沒有自信、沒有安全感,不能接受、不允許自己做不好。

失去「自信心」是好的狀態沒有被支持,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照顧者好好回應、理解,對自己存在失去信心;失去「安全感」是壞的狀態沒有被接納,童年時期出現負向情緒,照顧者離開或不給予回應,失去安全感。

知道而做不到,多半是沒有新的經驗重新更換舊經驗,然後被直覺反應、原本經驗牽著走。2024年的翻轉看人生,希望透過了解自己(不是和解或解決事情),走出陰影,長出力量。這需要對自身狀態有足夠覺察,辨識出恐懼感的來源是自己或是對方,承擔源自自己內在的部分,有意識的做出不同反應,不再將恐懼投射到對方身上,做出新的選擇。如果對方可以給予正向的回應,就能夠累積新經驗,越來越相信自己是「值得好好被對待」。已經長大的我們,透過自我覺察以及身旁人給予的回饋,以更如實的方式看待自己,重建自信心與安全感。

新生命文化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