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著快閃東京2日,以為說走就走的任性,還好對老天的信任,雖然一個月盪到谷底的心情,依舊相信著我會收到禮物。因為這堅持的信念,隨著在不同圓場新芽啟動班的分享,持續募款、宣傳協會、誠心感謝,有機會接受國際療癒師的協助,同時因著機緣,讓不同圓場的同圓被邀請觀看曾寶儀的「交換禮物」。癌友的電影原本就是小眾,加上自以為其他癌友分享比不上協會癌友生命歷程,輕忽了曾寶儀為生命努力的付出。又再一次特殊機緣,我一個人去看了一場包場電影(電影院只有我一人),後續在不同圓場新芽啟動時的分享、剖析、共振,有了這篇回饋(不只一位同圓喔~陸續分享)
感謝同圓願意公開分享她的發現與在協會累積能量的水到渠成,文章很長,字字扎心且共鳴,請同圓靜靜的閱讀,其他我們有機會見到面再後續喔。
(備註~1.有劇透,2.這個分享透過方姊轉給曾寶儀)
今天下午我和我家師兄一起去看了交換禮物這部電影,「對我而言,發現癌症到底是不是一個禮物」?
當我從醫師口中聽到那個自已最不想聽到的字眼,與其說震驚,其實內心在告訴自已該來的終於來了,然後取而代之的,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憤怒。我努力當一個認真工作的人,我想證明公職不是全部都是米蟲,在忙碌之餘,我還回家煮晚餐,看孩子功課,假日帶他們去露營,因為我想證明我是一個好太太、好媽媽、好媳婦和好女兒。
這樣用力在過日子的人,竟然要得到罹癌的結果,我太生氣了,老天太不公平了,但是另一方面,我又有一點開心,因為我可以明正言順的請假,不會有人有任何意見。但我是一個理性有智慧的人,當那些情緒平復之後,我問自己,到底想不想活呢,我好在意別人的眼光,我同樣是一個活在標籤下的人,如果我死了,別人會說,那麼認真做什麼,最後還是得到癌症死掉,太不值得了。我不想我的努力被否定,所以,看過韓柏檉教授的分享之後,我覺得他自來到協會之後訧没有復發了,這裡必定有值得來的地方,因此,我來到了協會。
劇中,有一段曾寶儀問小琦說,癌症這麼快復發又如此嚴重,是不是要告訴你什麼,一定要經歷這麼痛,是不是要你去看見什麼?
確實,如果當時我的期別是一期或二期,我想,我大概也不會好好重視它,因為我是個愛面子的人啊,我一定假裝没事,然後如常上班,一定不要讓任何人發現我生病。我不想面對自己是一個健康管理不佳的人,這樣的標籤,我是第三期,再晚一步就是第四期了,這件事確實擊倒了我,我不能裝没事。開完刀後,火速請假,然後躲起來不要面對同事們的關心,因為我自認為他們一定在內心嘲笑我。現在想想「恐懼」這個情緒,或許不是不好的,因為它激發出自己對活著這件事,究意有什麼想法,劇中醫師說,有些人反覆的復發及治療,其實很大的原因來自於他不想活。
昨天,新芽啓動班老師說了自己的脆弱,如何去求助這件事,給了我寫這封信的勇氣。過去,我常常寫了分享之後,自己又覺得小時候發生了這些事是如此微不足道,這好像没有很重要,就好像在戲劇治療的時候,一方面我無法完全敞開自己,一方面覺得別人的事一定比我重要。看完電影,我知道自己問題出在那裏了,因為我把自己變得好小,我其實一直没有看見自己,我就在那裡,但是我選擇對自己視而不見,我想起小時候每當我哭泣的時候,爸爸就會說這麼小的事情,有什麼好哭的,你都幾歲了,丟不丟臉啊!
劇中有一幕,Anita的丈夫要曾寶儀把她的憤怒交給他,我想自己是否也該把過去很多很多事件所造成的傷痛,一起把它丟出來,我留著它,只是為了不放過自己,留著只是想證明爸媽你們做得不對,但是世間的對錯又是誰說了算呢?
那些留在自己身體裡的所有不甘心、委屈、憤怒都離開我吧。
老師,我知道你能接住我。
發現癌症這件事,對我來說到底是不是禮物呢,答案已經很明確了,今天把先生帶去,Anita提到自已瀕死經驗,從已亡故的父親中感受到純淨的愛,没有任何期待、要求、回饋,自己真的很感動。我告訴先生,可不可以單純做爸爸和媽媽就好,不要變成他們的老師、教官、警察或法官、預言家,就單純地愛著他們就好,他答應了,我很高興。謝謝老師看完長長的這一篇文,我覺得自己現在更有力量了,如同電影中家排的那一幕,只有自己能面對疾病和腫瘤,你必須先長出力量,這一切才能水到渠成,謝謝蒙受指引修煉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