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師答問文章
2012-10-01 尊重。選擇。自由(一) 林弘璋
同圓問:

如何放下對孩子的擔心?


老師答:

首先,我們要先把自己定位好,扮演好父母的角色。不管孩子怎麼樣,父母就是支持他、愛他。但父母常常以「愛」之名,行「要求、擔心」之實。我們愈在意的事情,愈會特別去注意,就愈會要求。但人遇到要求,就有愈多的對抗,我們不想看到的事情,就愈容易發生。

對孩子的擔心,其實是對自己沒信心。我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會做出最好的選擇,我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是善良的好孩子,我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把自己照顧好。所以常常把擔心放在親子關係之中,而忘了真正的愛。

「不管發生什麼事,爸爸媽媽都站在你這一邊。」
「就算你考不上好學校,你還是我最愛的孩子。」

這就是對孩子完全負責任的心態--就是完全的愛。當自己願意完全負責任,就會有自信心,就不需要再對孩子擔心和要求了。「不管孩子怎麼樣,一切我負責。」

「塞翁失馬」的故事告訴我們,每一件發生的事情,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,「兒孫自有兒孫福」。事情的好或壞都是由自己定義的,有人覺得紅色的頭髮很漂亮,有人覺得小太妹才會染紅頭髮;嗎啡可以在醫療上止痛,也可以是危害人命的毒品。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,父母要做的,是協助孩子探索生命,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,帶著開放和接受的態度去了解孩子的想法,支持孩子的決定。當我們全然接受孩子,他就不需要再對抗,也不需要故意做些吸引父母注意力的事情,讓父母更加擔心。

另外,我們常常會把「父母」和「老師」的角色混淆,產生「我這是在教孩子」的迷思。孩子要教,但只有在孩子把我們當「老師」的時候才能教。當孩子問了,才是準備好要學的時候,這個時候才聽得進去,不然只是父母強加在孩子身上而已。況且,父母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,是日常的言行舉止,言教不如身教。當我們全然去愛孩子,孩子自然就學會愛人。當我們孝順父母,孩子自然學會孝順。當父母言行合一,孩子自然學會言行合一。當我們說一套做一套,孩子也會學起來。

總而言之,這一切都是從自己身上開始做起,還是回到我們修煉的根本,「修煉自己不要求別人」,「我好,大家好」。一切的轉變,都從我們願意轉變想法和心態開始。

新生命文化部   整理|楊琍愉 攝影|楊琍愉